October 2011

       
2011年10月28-29日,由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服务委员会主办,福建省翻译协会承办,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为支持单位的 “2011年中国翻译服务 产业论坛暨全国第八届翻译经营管理工作研讨会”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亿力大酒店召开。来自中国译协翻译服务委员会的几十家会员单位代表、各省市译协代表共 100多人参加了会议。本次大会主题为“中国翻译服务行业的责任与挑战”。
2011-10-31
以下是韦忠和在2011中国翻译服务产业论坛上的发言摘要 作者:韦忠和 翻译服务委员会成立以来,做了不少很有益的工作,如举办论坛、制定翻译标准,并探讨翻译企业评级等工作。当前行业面临很多困难,市场恶性竞争,价格每况愈 下,很多公司面临生存危机。由于服务委员会会员数量不多,在制定价格同盟或价格指导不可行和不合法的情况下,建议服务委员会加强在客户教育和市场引导方面 发挥作用,推广行业最佳实践范例,推动行业良性发展。这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编写中国版本的《翻译采购指南》。 中国翻译协会网站上放了二篇从美国翻译协会ATA 的二份小册子译文,《翻译要恰到好处:翻译采购指南》,另一篇是《翻译非日用品,购买需三思》 。 ATA 主要是个人译员为主,这个指南对于指导中国的翻译市场行为没有多少帮助。这些既非中国译协原创,也不是为中国市场环境所编写。 我认为,我们可以借鉴 ATA 的做法,编写中国版的《翻译采购指南》。这个中国版的翻译采购指南应由服务委员会成立专门小组编写或委托咨询机构编写,并经全 委会审核通过,由中国译协发布,鼓励全行业各单位广泛传播。它将代表行业的共同声音,担当客户教育的重任,指导客户的采购行为,剖析翻译的成本构成,推荐 行业最佳实践范例,进而规范翻译企业的市场行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翻译采购指南》大概应包括以下内容: 翻译服务的性质和类型 为什么需要翻译服务 如何购买翻译服务 为什么要委托专业机构 为什么不要使用机器翻译 如何选择翻译公司:选择翻译公司的基本要素 如何确定翻译价格:正常的翻译量,正常的成本 委托翻译时应考虑的要素:用途、文件定稿、时间、文件格式、合作和参与的过程 翻译价格的构成 最佳翻译实践模型或范例 翻译标准介绍 出现争议时如何处理 《翻译采购指南》不能推荐具体翻译公司,但可以告诉客户什么样的翻译服务和质量管理流程是最佳的,是最有利于客户的利益,等等。任何翻译企业自行编写的采购指 南都起不到这样的作用,因为企业自己编写的文件肯定会被客户看成是企业的销售文档,既没有公信力,也不易传播,更谈不上指导客户采购行为。 希望服务委员会讨论这个建议。(2011年10月28日,武夷山)
2011-10-31
作者:韦忠和 我有幸参与了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的最初策划。 记得2008年底,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口笔译中心的陈菁教授(我的大学和研究生同学)和当时的院长林郁如教授联系我,希望合办口译竞赛。我们一道找了厦门译协常务副会长、厦门市外事办洪承宗主任。洪主任在听说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想跟台湾科技大学一起办口译比赛后,当即表示:当前,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海峡西岸地区与台湾一水相隔,具有诸多特殊优势,在两岸关系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厦门大学凭借其在促进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方面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在口译研究和训练领域的学术积淀,通过与台湾科技大学联合举办口译大赛很有意义,他并 建议应该将比赛规格做高,要以“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为名称来举办,获得国家台办的支持,办成全国性的比赛。后来,厦门大学按这个思路呈报,果然获得各级领导的批准和支持,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从策划变成了现实。 2009年初,首届“首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终于登场了。比赛设有海西(包括福建、湖北、东北等省区)和海东(台湾地区)两个赛区,各分赛区以邀请赛形式 发函至本赛区范围内有影响力的高校推选比赛选手参加(受邀请高校自行组织校内选拔),经赛区比赛挑选优秀选手参加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总决赛。精艺达翻译公司赞助了首届大赛。 首届大赛的成功举办吸引了全国性的关注。外语教育和研究出版社开始介入,与厦门大学一道共同成了主办单位,并成功在去年举办了第二届比赛。第二届的总决赛是在台湾举办。 今年是第三届。由于参赛学校众多,今年分成了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8、9个地区赛,地区赛后每个赛区选拔3名选手参加下个月的全国总决赛。华南区大赛于10月15日在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我受邀担任了评委。这是继首届大赛后第二次作为评委参加了这个活动。 从参赛学校情况来看,大赛参与学校更多,影响力越来越大,比赛组织更专业、更严密。华南区的地区赛30名选手来自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区域覆盖面广,学生代表性强。 这次比赛直到最后一轮成绩公布后并开始颁奖时,我们才知道选手所代表的学校。整个比赛期间,我们评委连手机都被收走,不能够与学校老师和选手有任何接触,比赛评分应该是很客观反映选手的实力。 比赛前三甲最后由一个广外的女生和二个厦门大学的女生获得。这确实是三个优秀的女生,能够代表华南地区的口译水平,相信她们在全国性的比赛阶段也能取得好成绩。 从整场比赛看,选手实力差距比较大,梯级很明显,结果也说明了学校的实力差别很大。优胜选手和第一轮被淘汰的选手之间的差距,几乎是专业和业余的差别。最早被淘汰的选手基本上都是英文基础不够,没有能够听懂要求翻译的内容,理解错误,或者听不完整。 在第二轮和第三轮比赛中,要求选手不但要中英文基础好,翻译能力强,还要求有很广博的知识,特别是经济方面的知识。当然,这是优秀翻译的必然要求。一些选 手表现异常优秀,在对话口译和会议口译中,不但信息完整传递,术语理解准确,条理清晰,语言得体,姿态和现场眼神交流方面也达到很高的专业水准。 比赛中暴露了一些学校在口译训练方面的不足。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数字的翻译。即使过关斩将到第三轮的选手,在处理数字翻译方面也暴露出严重的问题。最后一 轮的8位选手中,仅有2位选手完全正确翻译出了会议讲话中的所有数字,其他人不是记录错误,就是翻译错误。如Million、Billion和中文的万、 千的变换,还有诸如英文的15和50的读音没有辨别清楚。 不知道其他地区赛的组织如何,这次福建师大主办的地区赛整个比赛观赏性不够,比赛间隙缺乏互动、点评或娱乐节目;时间长,一整天下来,选手累,观众累,评委累。第一轮同样的考题要放视频30多遍;第二轮,同样的内容要嘉宾朗读16遍!这个与首届比赛时的互动强、娱乐性高、观众热情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知道比赛对报名选手的条件有怎样的规定,比如,是否有研究生和本科生一同比赛的情况。从选手在场上的表现来看,可能存在这方面的情况。这其实就是一个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的差别,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比赛的公平性问题。希望大赛组办方有这方面的考虑,以使大赛更加公平,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比于之前在厦门大学的比赛,福建师大在观众组织方面实在没有做好。整个赛场没有几个听众,能坚持到最后的听众更是寥寥无几。到颁奖时就只剩下评委、选手和带队老师了。本来这样的比赛应该是外语系学生观摩学习的好机会,学校应该做些动员和组织,既为比赛增添人气,也为教学服务。这算是这次比赛的一个遗憾了。 希望在下个月总决赛是厦门大学能够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2011-10-19
关注公众号
微博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