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者,何也?
体长有角,有鳞有爪,
上天入水,兴云布雨。
龙
是灵物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与文化符号
是连接全世界华人心灵的精神纽带
“龙”作为一个文化负载词,在跨文化传播中,翻译是用“dragon”,还是用“loong”一直存在着争议。(以下内容截取自网站www.loong.cn)
2024年1月《牛津英语词典》(OED)收入了词组 Chinese dragon。在OED里其有两条定义,第一条指的是中国龙的图像或塑像;第二条指的是中国神话里的动物,涵盖了第一条定义。以下是Chinese dragon的第二条定义:A mythological creature or god associated with China, depicted in a variety of different animal forms but typically as a serpent with four limbs, and symbolizing wisdom, fortune, and power. Also: such a creature viewed as a personification of China or its former empire.(与中国有关的神兽或神灵,被描绘为各种不同的动物形态,不过基本上是四脚蛇,象征智慧、命运和权力。另,此兽也被视为中国或前帝国的化身)
上海杉达学院英语系教授曾泰元指出:Chinese dragon的使用史已有200余年,当下各式语料库的相关证据铺天盖地,甲辰龙年前夕又获得OED的认证收录,因此视情况把中国的龙翻成dragon或Chinese dragon,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初良龙教授在论文中写道:回到 the Year of the Chinese Dragon 和 the Year of the Loong 这两个译名是否合适的问题,其实它们既不够简洁也不便于交流。尽管译者对 dragon 在西方社会的形象存在顾虑,但是,当我们查阅权威工具书的时候,发现西方社会对东西方龙的形象认知清晰,并没有将二者混淆。因此可以不必纠结其中的褒贬或敌意。既然中国龙不同于西方龙已经是一个文化常识,那么对于“龙年”的译名问题,我们建议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使用现译名 the Year of the Dragon。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黄瑚教授认为, Dragon用了那么多年,即使它有贬义也已经变了,“如果现在更改翻译而造成沟而不通的话,不是很好。”上海外国语大学某教师从实用性出发表示反对,“语言在朝共识的方向发展时本来的意思会消退。Dragon在美国已经被接受了,在全球化下它有了新的定义。所以不要更改对龙的英译。
然而,关于“Dragon”和“Loong”的争议逐渐在社会大众的实际文字应用中产生了新的选择和标准。中国国际电视网 CGTN 等官方媒体把龙年、龙舟、龙舞、春晚吉祥物龙辰辰里的龙都译为 loong,华为、天猫和万达广场等大量中国知名企业、美国福克斯新闻网、中非共和国和斐济共和国发行的中国龙年邮票也都译龙为 loong。这都意味着译龙为 loong 已经是大势所趋。一起来看看部分学者为何支持把“龙”译为“Loong”。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关世杰指出:“龙和dragon涉及东西方两种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国不可能改变 《圣经》中对dragon是撒旦、恶魔的界定,西方人也不可能改变中国人自古以来认为龙是瑞兽的界定。”“若不改变误译,中国人要对龙和dragon意义的区别也要世世代代解释下去。尽管当今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比较大,但是,在世界各国普通老百姓中,了解到中国的龙和西方的dragon有差别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让他们了解中国龙与西方的dragon的差别,需要做大量的解释工作,而且要世世代代地向他们解释下去,这个传播成本太大了。”杨照在讨论“龙”的新译法时说:“从异化翻译的角度考虑,将其译为‘loong’更为可取,更能体现中国象征标志的真正文化内涵。”“最初英语中也没有‘tou fu’(豆腐)、‘jiaozi’(饺子)、‘taiji quan’(太极拳)等词汇,因为在英语中根本找不到与它们完全对等的词汇,采用异化的方式对它们进行处理,英语读者不也一样高兴地接受并收纳到他们的语言中了吗?”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师戴维指出:“就中国龙文化的国际传播实践来看,中国龙形象多由西方主导构建,中方往往以‘沉默的对话者’的身份出现,自我发出的声音很小。与中国的国家形象传播类似,中国龙形象在国际传播中呈现出严重的‘他塑’现象,长期处于‘被塑造’的地位,甚至沦为西方制造中国威胁论的工具。”“中国龙文化重构传播话语权的第一步,可考虑从纠正错误翻译开始,从源头上切断龙与dragon之间的联系。”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孙国永在论文中说:早就有人提出,中国人对外不要再用Dragon来翻译龙,因为那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是对世界文化的不负责任,也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更有人建议直接用龙的发音“LOONG”来翻译龙。我认为,这都是很有思想的真知灼见。因为不要小看一个字的错误,就这个一个错字,需要几代人、反反复复、苦口婆心地解释。更重要的是,这种努力实在收效甚微。中国人从政府到平民,都应重视此事,坚决拒绝用Dragon这个字眼来翻译龙,我们的这种坚持和努力目的是要把中国文化的真正的面目呈现给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而不至于让别有用心的西方政客或者媒体利用这种偏见去抹黑我们这个民族,造成我们的民族与其他西方各国人民之间不必要的误会和争执。这一个字的力量好比千军万马,善用之,则对中国有利,不善用之,则贻害无穷。尽管此错译已经使用了两百年,或许已经达到所谓“约定俗成”的境界,但是并不代表时间长的就是正确的,约定俗成不代表就可以接受把龙翻译成“Dragon”是百年错译,因其危害,故必废之。
网站www.loong.cn创建者黄佶在2024年1月31日发表文章《牛津英语辞典收入 Chinese dragon 完全是多此一举》表示:中国人创造新的英文单词的确应该努力“广泛得到英语人士的认可”,但是这不等于中国人应该被动地等待外国人来给中国人改译龙,等待外国人先大量使用。实践已经证明,中国人自己先大量使用 loong 了,外国人自然会跟上。更何况,loong 这个词本来就是英国人创造的,欧美人两百年前就开始使用了,清廷官方也使用过,华人华侨用得更多,即使最谨慎稳重的中国外语专家也完全可以大胆使用。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处理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中国人应大胆地采用音译新词,大力音译中国文化特有事物的名称,自己掌握对外文化传播的主动权,保护本国的文化。笔者认为将“龙”译为“loong”是个不错的选择,屏幕前的你觉得“龙”应该译为“dragon”还是“loong”呢?